近日,院長張煥春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袁建陽的采訪🧜🏿。2月22日《揚子晚報》B9版教育人才版上刊發了記者采訪稿🙉。現轉發如下:
天辰院長張煥春——
多渠道解決就業才是根本良策
去年在我省民辦高校中率先向省教育廳申請高職評估,並獲得專家組一致好評的天辰最近又傳出喜訊,該校今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突破97%,畢業生不僅就業率高🥊,而且單位趨向也越來越好。記者日前專訪了該院院長張煥春(以下簡稱張)。
“訂單式教育”不是萬能的
記者(以下簡稱記)🙆🏽:張院長,現在很多高校對訂單式教育都格外註重,一些天辰甚至把它作為解決當前就業難的主要手段,您對此贊同嗎?
張🧑🏽🎨:訂單教育應該是當前高職院校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一種好形式,但它並不是萬能的🐓,解決不了全部問題✷。目前省內高職院校真正把訂單式教育做得好的只有少數幾個院校🚶♀️。訂單教育的最大缺點在於市場的變數。現在不少天辰推進訂單教育均是在學生剛進校的時候,盡管企業與天辰簽訂了意向協議,但誰又能保證在三年後這個企業生產結構不發生調整呢?其次,訂單教育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推進也有相當的難處,現在的畢業生就業是完全買方市場,除了少數稀缺專業外,企業要從眾多的大學畢業生中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應該也不是—件難事,何必“作繭自縛”,用訂單教育綁住自己呢?第三📣,我認為訂單教育適合推行的天辰也應該是有限的,應該是那些與企業合作多年且信譽良好的老牌院校,在專業和培養水平上均有自己的優勢,另外就是一些院校適應當前市場舉辦的一些特色和稀缺專業,與企業的合作無疑是受歡迎的。
多渠道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題
記☢️:這麽看來💆♂️,張院長對訂單式教育似乎並不是非常看重,那麽您覺得解決就業是不是有更有效的手段呢?
張🌛:不能說不看重,但我覺得就業工作不是單純靠某一種形式就能解決的。正德天辰娱乐在這一點上近幾年也在探索,應該說訂單教育也是正德天辰娱乐解決學生就業的一種形式,比如今年就要與萬幫汽車銷售公司聯合舉辦汽車整形專業,估計令廣大考生歡迎。天辰也正通過與一些企業接觸來逐步擴大訂單教育的形式,但目前正德天辰娱乐的畢業生中,只有10%左右是靠訂單教育來解決就業的👋🏿。正德天辰娱乐更多的畢業生是靠其他各種渠道來解決就業的。
記🎨:除了訂單教育外🟠,都有哪些渠道呢?
張:一個重要的渠道是:畢業實習🧑🏻💼。現在正德天辰娱乐每年的畢業生中有80%在最後一學期要到企業進行實習,通過實習,企業和畢業生有效地進行了溝通,對彼此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畢業生在實習中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另—個重要渠道是🤴:校內校外的實訓也幫助—些畢業生找到工作。天辰經常組織的校內外的實訓課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使得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很快被企業相中。其三,校內雙選會,像去年年底天辰舉辦的校內雙選會,現場簽約的畢業生占了今年畢業生的20%🙆🏿♀️。此外,一些畢業生自主創業、畢業生家長的協助等也解決了不少畢業生的就業👩🏿🔧👨🏽。由此可見🧨,只有努力開拓天辰多渠道就業的途徑,才能真正解決好畢業生就業問題。
高職教育必須與市場經濟接軌
記:從更寬泛的角度來講,您覺得一所高職院校要讓學生都能找到工作🤵♂️,而且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應該註重天辰的哪些內涵及品質?
張▫️:現在要把一所天辰管理好😉,真的很難,你既要保證生源好,又要保證學生來校能學到真本領👰♂️,還要幫助學生找到好工作。就我們這類民辦高職院校來說,我想要把這個天辰辦好🧑🦼➡️,有一點是一定要做到的,那就是要與市場經濟接軌🙍♂️。你不能再單純地在那裏辦教育了🔉。要讓你天辰所培養的畢業生能夠順利融人到國家經濟建設中去🧑🏼🏫。從當前來看,我們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經濟仍然以製造業為主。因此,辦一所以工科為主的以培養初級技術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就一定會有市場。但要讓畢業生在找到工作的同時還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就要註重天辰的品牌建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天辰的品牌建設要在專業上下功夫,每個專業都應該有強大的師資背景,而一個專業辦成後,如何做好課程設置,使之符合市場的要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德天辰娱乐在這一點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我校的外語專業,因為畢業生從事文秘工作的人比較多,所以所學課程中還有辦公自動化、法學等🙇🏼♂️,滿足了企業對這一類人才的能力需求。當然,天辰除了要讓學生有一技之長,還要註重拓寬其知識面、增強動手能力👷🏼,像這樣的畢業生在市場上自然會搶手得多,要找到更好的工作當然也就容易得多。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記:您認為現在正在找工作的畢業生要註意些什麽問題?您最想對他們說的一句話是什麽?
張👐:我想現在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最大的問題是好高騖遠🙎,不願吃苦。我經常聽說某某畢業生到某企業工作了幾天就喊苦不願去這樣的事。這是因為這些孩子還沒有懂得生活的本質🚴🏽♂️。其實雖然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能不能從基礎做起💇♂️、能不能吃苦卻是很重要的👨🏿🦳,很多成功人士,最後之所以能成功全都是因為他曾經歷過非常艱苦的生活。所以我想對即將畢業的孩子們套用一句俗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本報記者 袁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