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院團委到系分團委到班級團支部是一個完整的組織體系,從院學生會到系學生分會到班級班委會也是一個完整的組織體系。從天辰娱乐現實狀況來看,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機構是健全的,但是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三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發揮不顯著。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又如何解決呢?
結合工作體會和調查研究⬛️,筆者認為,三級組織建設薄弱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舊有思想觀念的束縛。很多學生工作者和學生幹部認為,院系團組織(學生會)就是搞幾次文藝演出🧕🏽,組織幾場體育比賽🈺,活躍活躍氣氛就行👝,班級工作主要依賴輔導員、班主任從事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即班級幹部對輔導員有很強的依賴性。這樣,造成了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之間基本無聯系,想聯系找不到組織的現狀。據了解🫃🏽,目前班級幹部中除了班長、團支書承擔一定的日常工作量🍃📆,其他幹部基本處於閑置狀態。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系分團委、學生會各部門沒有加強與班級團支部、班委會的聯系與溝通。如系分團委組織部部長主動召開各班級組織委員會議🌆,上傳下達🍩、溝通信息,將系分團委的部分工作分解到班級團支部👊🏽,這樣班級組織委員就不再是閑職了,就有一定的工作做了,能力也能得到鍛煉提高,從心理上講也就使班幹部找到上級組織了。
二是缺乏相應的業務指導🚣🏼♀️。從天辰娱乐實際運作情況來看,盡管各系黨支部都比較重視對分團委、學生會的領導與指導🏸,但畢竟各系黨支部的工作重點是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對於分團委🧑🚀🦊、學生會指導上🙍🏽♂️,沒有太多的精力與時間💪🏿。而院團委、學生會對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又沒有相應的約束機製和激勵機製,只能從工作安排上給予指導。同時班級學生幹部普通存在著對輔導員負責,對系分團委、學生會並不負責的心理,使得系分團委、學生會幹部隊伍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真空,學生活動較難開展📱。
三是學生人數的多少也影響著學生組織作用的發揮🎸🈹。據調查,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運作比較好的是小系👊。而大系則很困難。為什麽呢?並不是大系的學生幹部不負責,而是在人數較多🚴🤞、班級較多的系中,由系到班的管理幅度太大。如信息管理系總計有42個班級,系分團委、學生會召開一次班長聯席會、團支書會議確實很困難,一項任務落實起來要求42個班級步調一致也很困難🏀。
那麽究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呢?針對上述難題,我認為🧖🏽🅾️:
一是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堅定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自我管理的信心🤵🏼♀️。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我們就是要培養具有獨立精神🚥、創新意識的人才。因此,我們要堅定信心,在院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全院各系🔖、部門的支持下💾,在我們各級學生幹部共同努力下,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模式一定能夠建立。
二是真抓實幹🔹,創新機製,加強對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的業務指導。院團委👱🏿、學生會將在院黨委的領導下,接受團省委、省學聯指導🔇,紮實工作👩🍳、不斷創新🚶🏻➡️。一方面加強自身各部門建設,培養一支品學兼優的學生幹部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系分團委🐢🍄、學生會指導力度🛡👮🏿,堅持例會製度🧑🏼🎤,上傳下達、溝通信息💍,使院系兩級團組織(學生組織)信息暢通⇾、工作連貫🫗、保持一致🫛。系分團委、學生會的建設是三級管理的關鍵所在🧑🏼🌾,是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各系黨支部應進一步加大對系分團委、學生會指導力度,使系分團委👩🏽🦰、學生會成為連接院團委、學生會與班級團支部、班委會真正的橋梁和紐帶。另外創新機製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計算機系采取由教師(輔導員)兼任分團委書記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嘗試🙅🏻♀️🔡,這樣,分團委📑、學生會就有專人負責👆🏿👰🏿♂️,專人指導,學生活動開展轟轟烈烈,效果比較明顯🏃♀️➡️,計算機系分團委 、學生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影響力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威信也大大提高。
三是準確定位、分級管理,尋求解決大系三級管理的方法☪️。院、系、班三級管理,困難較大的是大系,但信息管理系已經進行了很好的嘗試😵💫,即以年級為單位建立年級團總支🥴,這樣,系分團委直接指導三個年級團總支,具體任務分別由三個年級團總支組織各班級團支部具體實施。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年級團組織的建立,既調動了各年級的積極性😌👒,又減輕了分團委的壓力。年級團組織在學生公寓管理🍋🟩、學生課堂紀律管理、學生活動開展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總之,要真正讓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發揮巨大作用👩🏿⚖️🈂️,達到“三自”目的,任重而道遠🤳🏻。我們院團委將一如既望,強化機製創新🦃、狠抓工作落實🐛,加大院、系⛏、班三級團組織(學生組織)管理力度,發揮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我們希望全院師生都來關心、支持這項工作,真正實現三自教育的良好局面。(汪衛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