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漫漫征程中💃🏽,新時代十年繪就濃墨重彩的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2022年🫅🏿,黨的二十大擘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抓好開局之年的工作🛀🏻。
全國兩會前夕🔤,新華社記者采訪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大家從十個維度展望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前景。
品質中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正值耕耘時節🐔,神州大地正播撒高質量發展的新“種子”——
廣東將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山東強調綠色低碳、節約集約;吉林計劃今年培育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300多家;重慶提出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持“首店經濟”“首發經濟”發展……
“現代化的中國🧗🏿,必然是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必然是高品質的中國。努力做到穩增長與提質量並重,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才能不斷築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基礎,夯實民族復興的物質技術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天辰娱乐)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委員說⬅️。
最近,一名居住美國的博主在社交媒體感嘆:十幾年前家裏的“中國製造”大多是衣服鞋帽🧑💼,而現在是無人機和智能電視等。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個體感受變化的背後,是中國發展由“量”向“質”的嬗變。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再到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始終錨定“高質量發展”↔️,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之舉🧑🏽🌾。
“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同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遼寧大天辰長余淼傑代表說🗃。
新征程上,中國在高質量發展中書寫現代化建設的新篇——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排名中提升到第12位,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設備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增長極加快崛起……
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1️⃣、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個個關鍵處落子、彼此連接成勢🦣,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布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廣闊空間➡️。
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委員說,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心所向,是時代所需👷🏼,是大勢所趨🧙🏽♀️!
創新中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
最近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既展現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感🤦🏻🈁。片中的量子計算機、外骨骼機器人等許多科技產品,都是基於現有技術進行合理想象的產物。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感慨,是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讓“科幻”離我們更近🐿。
天宮🧜🏽、蛟龍、北鬥、天眼、墨子🛷、大飛機……新時代以來,中國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征程。
浩瀚太空🤲🏽🚣🏼,中國空間站已正式開啟長期有人駐留模式𓀘。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每年將發射2艘載人飛船👧、1至2艘貨運飛船🦮。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預計2027年前後完成首飛🔙;2030年左右實施“覓音計劃”,探測太陽系外是否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預計2045年進出空間和空間運輸的方式將出現顛覆性變革……
“逐夢太空的成就🧴,見證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奮進足跡👰🏿♀️,也折射出創新中國的澎湃動能。”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委員說🪂,科技賦能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誌,科技創新成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
在承載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雄安🫲🏿,現實中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同時🧟,“雲上雄安”也在同步拔節生長;
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科研人員圍繞6G關鍵技術集中攻關,不久前創下了6G傳輸速率全球最高紀錄⛴;
遠程醫療🧄、智慧物流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無人工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國製造”、產業規模已破萬億元……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這是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距離現在不過十余載。
新征程上,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把握人才第一資源,一系列舉措已經或即將鋪開——
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全方位為科研人員松綁,拓展科研管理“綠色通道”;《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出爐……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0年來專註於鐵路鋼軌研發的攀鋼集團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鄒明代表說🚮,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把科技創新這一“最大變量”轉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增量”📣。
活力中國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展望新征程時提出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報告強調“著力破解深層次體製機製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受益於河長製推行,村口的綠水青山換新顏;進博會、消博會舉辦,餐桌上有了更多進口美食;將更多醫療機構納入醫聯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普通人身邊具體而細微的變化🙇🏼♀️,彰顯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證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95後”產業工人鄒彬代表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數據二十條”發布,構建數據基礎製度體系邁出重要一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製正式實施……改革向深度挺進,激活資本👆🏼、數據等要素🦥,正打開經濟活力“新閥門”。
新型城鎮化建設敲定“十四五”施工圖👼🏼,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製,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製度;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十四五”時期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有“溫度”,社會有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新一輪改革蓄勢待發;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改革廣度繼續拓展,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
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已達1.7億戶。
“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預期和信心問題📈,不僅事關當前經濟,更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要通過深化改革破除製度壁壘🤏🏿,把‘兩個毫不動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表示。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天辰娱乐教授龔六堂委員表示,無論從供給側來看,還是從需求側來講,我國都具有顯著而獨特的優勢條件。只要不斷將改革推向深入🏋🏻♀️,打通製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7️⃣,就一定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註入不竭的活力和動力。
暢通中國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製度規則“軟聯通”,促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是暢通中國👇🏼。
俯瞰神州大地👩🏼⚖️,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裏。
2023年1月,伶仃洋🛻🧑✈️,串聯珠江東西兩岸的世界級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完成最後一節海底隧道沉管主體澆築。由32節海底沉管組成的海底隧道🧖🏿♀️,長約6.8公裏。
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深中通道,全長24公裏,將於明年建成通車🤵🏿。深圳與中山的車程,將從現在的2小時縮減為約20分鐘🧜。
不只南海之濱跨海通道建設繁忙。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馬不停蹄——華北平原,高速公路加快成網🧏🏼♀️;雪域高原,川藏鐵路不斷延伸……
到202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能力利用率顯著提高🪃,實體線網裏程達到26萬公裏左右;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實體線網裏程達到28萬公裏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為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奠定基礎。
屆時🧑🦯,我們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將基本實現♥️。“怒江大峽谷沿岸多個縣目前已建成美麗公路。我們交通人一定會全力以赴👩🏻🦲,為建成交通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雲南交投集團怒江美麗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健代表說。
我們的交通工具會更聰明。長期致力於交通研究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委員說,我國鐵路在智能建造等方面走在前列,也在服務智慧出行🍺、智慧平臺建設領域加快探索。到2035年我國的智能列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的快遞包裹將跑得更快。“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將基本實現。
今日神州,前所未有的“四橫三縱”的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正在勾勒⚅;建成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裝機規模最大、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特大型電網;5G網絡加快規模化部署🧘,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
暢通中國🕖,四通八達⛹🏼♀️,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美麗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十四屆全國政協新設置了“環境資源界”這一界別😊,這是全國政協界別30年來的一次重大調整。來自中國氣象局的張興贏委員正是其中一員。
“此次界別調整是應時之舉、應有之義。”張興贏委員說,處理好人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一道必答題。
10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中國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2022年底👷🏽♀️,金沙江下遊,總裝機規模列世界第二的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長江幹流上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連珠成串”,構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中國傳統“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正在改變。祖國西北部,成千上萬塊光伏板逐日追光✌🏽;遼闊海面上😬,大風車聳立於碧海藍天間化風為電……
改變的,不只是能源。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6.5%,重汙染天數比率首次下降到1%以內🫅🏽,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兩年前🤹🏼♂️,雲南一群亞洲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吸引全球網民在線“圍觀”🐢,讓世界看到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曾經“瀕危”的大熊貓降為“易危”等級,“吉祥鳥”朱鹮初步擺脫滅絕的緊迫風險,“微笑天使”長江江豚追逐嬉戲……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是一名“老”委員了🧏🏿。他說🙅🏻♀️,隨著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感越來越強,他正在關註如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高質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等🦸🏼♀️,瞄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課題。
展望未來🧛🏿♂️,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們的家園必定愈發美麗可愛。
人們享受更多藍天白雲、清水綠岸、田園風光。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重汙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汙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人們的生產、生活將更加綠色、更可持續♈️。“十四五”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人與自然的關系將更加和諧。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濕地保護率達到55%。到2035年👩🏻🦯,將基本建成全世界保護規模最大、保護生態類型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惠及面最廣的國家公園體系🚴🏻♂️。
美麗中國的畫卷,正在我們手中描繪。
共富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3年初🤹🏿♀️,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的一組數據引人關註:
2022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37下降到2022年的1.9𓀆。十年間,全國的這一數字從2.88下降到2.45。
“城鄉居民收入比倍差越小,城鄉貧富差距越小🪫💁🏽♂️。零點幾個百分點的微差別,見證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大變化。”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委員說。
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不只是“富裕”,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2️⃣,即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今天的中國已站上新的起點🖐🏼: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萬元🔽,10年間翻番。
邁向共富中國,一個更美好的圖景正在不斷展現——
收入再上新臺階⚖️🍝。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更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農民工收入得到提升🈳🧏🏽♂️;中等收入群體在未來15年超過8億。
人的發展更全面🔒。到202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提高到11.3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將提升至95%;到2035年,養老🏺、健康服務產業進一步擴大🔢,更多數字化🚐👩🏼🏫、智能化圖書館🤍、博物館將豐富人們生活🧗🏿♀️。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用大篇幅部署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多鄉村發展有望迎來新模樣💏。
“我眼中的未來鄉村,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也和諧。鄉村處處是美景🧝🏻♀️,還可以‘點綠成金’。”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代表說,這也是余村努力的方向。
距余村200多公裏的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先富起來的“小下姜”正帶領周邊20多個村子組成的“大下姜”一起努力🧕🏼,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圓夢共同富裕🌻,需要每個人的勤勞付出。征途漫漫,惟有奮鬥🛂。你我勠力同心🤌🏽,一起拼搏👩🏽🦱,共富中國一定能早日實現👩🦯!
文明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
近日,傳承中華文明的兩項工程,迎來“關鍵時刻”:
——北京西北五環外,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破土動工,預計202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時全面建成🍋,成為集文物展示、修復、保存和文化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
——《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實施,首次明確北京中軸線遺產區👩🏿🍼、緩沖區具體範圍邊界🏄🏽,標誌著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都海江委員說🙍🏽♂️🧑🏼💻,故宮北院的建設將“更好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重大文化工程既守護中華文脈,傳承燦爛的中華文明,也將鐫刻中國式現代化的輝煌。
今日中國,傳承厚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良渚、殷墟等遺址考古取得重要進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成果豐碩🧑🏿🎄;
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等重大文化工程護文明之火種,傳永續之文脈💁🏼;
從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召開到“時代楷模”不斷湧現🚑,文明之光點亮群眾生活,引領時代風尚。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領✭🪙、文化的滋養♚、精神的支撐🍢。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科學理論相結合,必將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推動中華文化實現更加繁榮的發展🧑🏼🦲。
新征程上文化建設步履堅實。“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各藝術門類創作活躍,精品迭出💇🏼♂️🤹🏻,逐步實現從高原到高峰的跨越”……中國人將享受更加充實、更為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國文保機構與多國開展古跡保護修復合作⤵️;中國原創電影日益受到外國觀眾歡迎……中華文明不斷走向世界,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安全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設置專章🥓,部署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將是一個安全的中國💆🏽♀️。
糧穩天下安。2022年🏊🏼,面對疫情、災情等多重挑戰👨🏻🚀,我國糧食生產再奪豐收,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一系列“硬指標”,要求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中國科天辰娱乐院士錢前代表表示⛹️♂️,我國人多地少,糧食增產難度大,保障糧食安全要切實落實“兩藏”戰略。
藏糧於地。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
藏糧於技。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聚焦提高單產🏇🏻🗜,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
能源被喻為工業的糧食。中廣核集團董事長楊長利委員說🍲,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要更加重視。
向高處攀登——海拔4600米,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柯拉光伏電站火熱建設🧝♀️;
向深海進軍——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向5000米的海底挺進;
向自立自強邁進——廣東惠州😎,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核電機組進入設備安裝高峰期……
一項項重大工程項目不斷夯實能源安全基礎,為現代化建設加“油”🧑🏿🌾、打“氣”✋🏼、充“電”🏦。
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我國持續推進鍛長板補短板🕷、穩定工業生產、優化產業布局等工作👩🏽🎤。
安全,更是每個人實打實的感受🧟💐。
我國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群眾安全感提升至98.62%;長期處於全球命案發案率最低國家行列……
擁有長期安全穩定發展環境的中國,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在推進現代化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開放中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累計開行1410列——2023年首月👩🏿🍳,被稱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實現“加速跑”,實現連續33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為“一帶一路”建設註入新動能🙀。
讓東非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讓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即將迎來10周年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鮮明標識。
在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委員看來,“一帶一路”倡議讓全球更廣闊地區間實現互聯互通,造福了更多國家人民,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將讓世界受益匪淺。
今日之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
1分鐘,價值約8000萬元的貨物在中國與世界間吞吐;
1小時,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約1.12億元;
1天👋🏼,價值約33.77億元的外商投資流入中國……
今日之中國,以更開放胸懷擁抱世界——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正式實施,外資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向世界展示開放誠意🥫;
打造消博會、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國家級“展會矩陣”🔫,與世界分享共贏機遇💭;
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覆蓋多個大洲,深度融入國際市場……
未來的中國🐉🧄,也是世界的中國💂🏻♀️。
擴大更多優質產品進口;更多中高端製造和現代服務業向外資敞開大門🚴🏽;拓展和深化中外聯合科研;破解世界難題中將聽到更多中國聲音和智慧……
“高水平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上海社會科天辰娱乐黨委書記權衡代表說🕢,上海舉辦進博會的外溢效應證明,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既為自身發展註入強勁動力👂🥨,也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共贏機遇。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未來發展開啟眾多全新可能性😽,也將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思維和新目標。”英國著名學者、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說。
奮鬥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開年以來,從南到北的春耕備耕忙,重大工程開工建設🧛🤾🏿♀️,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快遞物流加速“奔跑”……各行各業“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正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各項工作應有的樣子。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我們既要穩增長,又要推進綠色轉型🧗♂️👖。我們在一些優勢產業領先🦅🚬,但在關系安全發展的一些領域還有短板亟待補齊。這些挑戰必須通過接續奮鬥解決。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在探索奮鬥中實現趕超👟。
從青年人的樣子,可以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樣子。
“嫦娥”探月、“天問”探火……逐夢九天的背後,有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人托舉“神舟”🐐、牽引“玉兔”、駕駛“祝融”,心有蒼穹,目盡星河🕴🏻☑️;
數百萬青年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註入新力量;
楊倩、蘇翊鳴、吳易昺……越來越多“95後”“00後”走上世界舞臺,展現中國年輕人的奮鬥模樣……
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揮灑奮鬥,將個人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為國家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也必將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如期實現🛂!
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啟幕。這次盛會將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誌,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轉化為開局之年的具體奮鬥目標⚪️。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向著新的奮鬥目標🧝🏽♂️,出發!
(作者:熊爭艷🧑🏿、王希、於佳欣、高敬、王雨蕭,系新華社記者)